前期7/13~15預測中『台東部分』確實發生規模4以上群震,可是累積在『竹苗地區』及『嘉南高屏範圍』內的應力並未如預期完全釋放,而是僅有出現因為密集小地震所引發的震後霾造成區域性空污值飆高。
7/18~21預期『南部及東部』又將受到一波總規模5.0以上能量衝擊,這次出現大規模群震機率不大,比較可能是在預測範圍(陸地)內出現介於規模4.4~4.8之間的最大主震。
因為這次震動源來自臺灣東部近海加上嘉南高屏本地餘留應力,所以若震央出現位置越偏東則地震規模相對越大、越西則越小,若震央出現在臺灣東部海域則更不排除出現規模5以上的地震,但這種情形因為震央不在臺灣本島反而潛在威脅更小。

 

20180717-1.jpg

分隔線.jpg

2018年7月13日 12:48 2018.07.13~15受到菲律賓板塊持續擠壓,臺灣將遭到總規模5.6的能量衝擊。

2018.07.13~15受到菲律賓板塊持續擠壓,臺灣將遭到總規模5.6的能量衝擊。預期『嘉南高屏地區』將出現最大單一規模5.2地震,並在宜蘭、台東出現規模4以上群震,新竹也可能有規模3左右的應力釋放。
因為這次預測的能量規模較大,預報期間若有耳鳴、頭暈身體酸痛等體感現象的牛友們也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希望能藉此共同破除部分牛友們懷疑自己得了『怪病』的疑慮。感恩互助,南無阿彌陀佛
關於體感現象請參考我寫的另一篇文章:【《能量高峰》期間會有哪些體感?】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46152142497781/permalink/460388387740823/ 》

2018年7月14日 07:14 【7/13預測準確度檢視1───台東群震與震後雨解析】

我在7/13發佈預測文的主要內容為:『2018.07.13~15受到菲律賓板塊持續擠壓,臺灣將遭到總規模5.6的能量衝擊。預期『嘉南高屏地區』將出現最大單一規模5.2地震,並在宜蘭、台東出現規模4以上群震,新竹也可能有規模3左右的應力釋放。』
從7/13起,果然預測區域地震密集出現,而且絕大多數群集在台東。
今年7月起的幾波能量衝擊主因都源於菲律賓板塊的向西擠壓,台東是菲律賓板塊推擠的主要受力面,所以震後雨最強。宜蘭則是因為位於菲律賓板塊的『銳角』,受力集中導致板塊摩擦劇烈,不僅過去經常發生地震也在這次出現明顯震後雨。至於嘉南高的土司型板塊則是承受源於東部傳遞來的推擠力量,而引發7/11~12多起地震及震後雨。

2018年7月17日 23:39 累積在『竹苗地區』及『嘉南高屏範圍』內的應力並未如預期完全釋放。這次震動源來自臺灣東部近海加上嘉南高屏本地餘留應力

前期7/13~15預測中『台東部分』確實發生規模4以上群震,可是累積在『竹苗地區』及『嘉南高屏範圍』內的應力並未如預期完全釋放,而是僅有出現因為密集小地震所引發的震後霾造成區域性空污值飆高。
7/18~21預期『南部及東部』又將受到一波總規模5.0以上能量衝擊,這次出現大規模群震機率不大,比較可能是在預測範圍(陸地)內出現介於規模4.4~4.8之間的最大主震。
因為這次震動源來自臺灣東部近海加上嘉南高屏本地餘留應力,所以若震央出現位置越偏東則地震規模相對越大、越西則越小,若震央出現在臺灣東部海域則更不排除出現規模5以上的地震,但這種情形因為震央不在臺灣本島反而潛在威脅更小。

2018年7月18日 14:13 【7/17預測準確度檢視1───南橫發生落石】

7/18~7/21預測第1天,警戒範圍內的台20線南橫公路178公里台東利稻村附近,7/18中午『大晴天』發生巨石掉落路面。
從過去我發佈預測期間發生的多次案例一再證明:隱能量連續釋放的小地震才是造成山區落石的主因。
一樣是位於火環帶的地震國,美國日本能夠做到無論規模大小、地震『發生中』就即時發佈訊息,可惜臺灣氣象局還需要努力........

2018年7月21日 06:24 【7/17預測準確度檢視2───新舊應力一次併發】

我在7/17的預測中提到:7/18~21預期『南部及東部』又將受到一波總規模5.0以上能量衝擊,這次震動源來自臺灣東部近海加上嘉南高屏本地餘留應力,若震央出現在臺灣東部海域則更不排除出現規模5以上的地震。檢視預測準確度如下:
1.)7/20 09:39 這次合併的能量果然一併爆發,而且正如預期:震央在臺灣東部海域海平下108.9公里、規模5.6
2.)7/13~15預測中的『嘉南高屏』餘留應力除了在7/19的一波大雷雨將小港機場跑道轟出大洞,也在7/20 17:50釋放掉了殘餘的規模3.7地震餘力。
3.)7/13~15預測中新竹規模3左右的應力,在7/20 22:13這次更強的板塊擠壓中也引發規模3.2地震。

2018年7月21日 07:26 【7/17預測準確度檢視3───大雷雨也是能量的展現】

這次7/19將小港機場跑道轟出大洞的爆雷雨,發生的時間與範圍完全在我的預測範圍內,再次印證了我過去經常提到的打雷、爆雨、龍捲風(颱風)也都是能量的釋放展現型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明仁 的頭像
    王明仁

    王明仁說地震

    王明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