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仁──王明仁說地震

【小科普:如何分辨「雪」與「霰(ㄒ一ㄢˋ)」?】
我在1/21有請牛友們幫忙觀察「苗栗」以北的平地是否有下冰霰。結果就在剛剛的1/23 02:30,氣象署公布的資料顯示,苗栗確實比緯度更高的「北北基桃竹宜」還要更早跌落6℃以下───5.5℃。
因為這回強能量期間,預期北部平地看到下霰的機率很大,所以提前寫一篇『如何分辨「雪」與「霰(ㄒ一ㄢˋ)」?』小科普文,提供牛友們在觀察時參考:
---------
🔴雪:地表水蒸氣升到高空成雲,雲中的水滴因氣溫達0℃(冰點)以下,使得水滴凝固結成「六角形結晶狀」。因雪是六角結晶形狀,體積相對膨鬆,密度低、空氣阻力大,所以降到地面時速度慢、而成「飄落」狀,所以叫做「飄雪」。
---------
🔴霰:有時候,高空中的溫度雖然已經達到「冰點0℃」以下,但因的水氣過於密集(濕度過高)、或空氣對流(風速)過強,「暫時」來不及結成「六角冰晶」,而是以「0℃以下的濕雨」型態展現。若在「更高」的上空有結晶的「雪片」飄下,就能快速「沾黏」住上述的「0℃以下」的液態水,並快速將液態水變轉化成「固態」。
此時,六角形「冰晶」雪片的外表就像「裹」上一層膨鬆的「麵粉」一樣。若以顯微鏡看,這一顆顆的「麵粉」,其實就是直徑只有數十微米、已經成為「固態水」的「冰粒」。
說白了:「霰」就是在六角形「冰晶(雪片)」上、重複「黏」上一層又一層的小顆冰粒。

王明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