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初起,穿越『棉花峽谷』960km大斷層破碎帶逐漸縮窄,未來將對東北亞(尤其位於斷層2端的台灣、日本)的天氣型態造成一些結構上的改變:

1 .因為台灣北部地殼壓力累積造成北台灣各條區域性斷層帶都出現鬆動現象,大屯山持續『鳴動』,梅雨季節下雨多為『激射』現象,台北市大屯山南方一帶、桃園、樹林、板橋、土城、中永和包括桃園、苗栗一帶及新店山區多為短暫急性暴雨,甚至出現龍捲風。整體而言梅雨鋒面受到斷層縮窄影響,北部不容易出現長時間大雨。

2.台灣中部及南部受到自北方移轉來的壓力推擠,自6月份起梅雨雨量將升級,面積擴大、時間延長,需特別注意大雨造成的農損。

3.繼今(2014)年2月份新竹橫山連續地震,5月底橫山又開始了另一波連續地震,這2波地震都是源自大屯山的甦醒鳴動。因為大屯山的斷層向南延伸經新竹到苗栗,所以和苗栗後龍一樣,這幾處的地震都是觀察大屯山南端大地震的的重要指標。

4.同樣因為壓力擠壓,日本鹿兒島一帶(圖中EQ1)容易出現地震,甚至與上述(2.)情況相同,鹿兒島的壓力將向東北推移,這將對日本東京、福島包括東方約200km範圍海域(圖中EQ2)形成極大壓力,不只會出現連續大雨,近日恐將有『很大』的地震發生。

5.今年太平洋颱風生成區域將稍微北移至(圖TF)處,加上『磁極崩潰』的因素影響,颱風的主要移動路徑如圖3個箭頭,甚至未來幾年上海受颱風的影響將較過去嚴重。

20140607-1.jpg

分隔線.jpg

 

分隔線.jpg

2014年6月3日 :在氣象局的紀錄中從2014.05.31起,新竹橫山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生了6次地震,這當然不包括微地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明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