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4.09.03)有2位網友不約而同私密,一位是承包舞台布置,另一位則是計畫連續假期的上班族,都是因為看到氣象報導,來問中秋節的天氣。

***************************************
回答這些問題,我想先引述中央氣象局(2014/09/01)發表的統計,內容主要提及2個重點:

1.根據氣象局統計,8月創下117年來最熱的記錄,而且8月零颱風,甚至北台灣的雨比南部還要少。今年8月均溫30.19度是117年來最熱,而7、8月均溫達到29.63度創下67年來最高。不僅如此,高雄氣爆當時西南氣流夾帶豪雨,淹水災情不斷,台北8月累計雨量79.5毫米,創下117年來少雨第9名,反而高雄累計雨量達到894毫米,創下83年來多雨第六名的紀錄,形成北乾南濕的氣候型態。

2.在中秋節前夕,星期四(9/4)將有鋒面接近北部海面,午後雷陣雨機率大幅提高,雲量也將增加,北部想賞月的民眾可能會失望了。

***************************************
看了氣象局的統計,再來回顧我在2014.06.02針對梅雨之後今年天氣所發表的評論,如今印證,完全吻合。

主要論述:
1.北部不容易出現長時間大雨。
2.台灣中部及南部需特別注意大雨造成的農損。

節錄部分內容如下:

自今年2月初起,穿越『棉花峽谷』960km大斷層破碎帶逐漸縮窄,未來將對東北亞(尤其位於斷層2端的台灣、日本)的天氣型態造成一些結構上的改變:

1 .因為台灣北部地殼壓力累積造成北台灣各條區域性斷層帶都出現鬆動現象,大屯山持續『鳴動』,梅雨季節下雨多為『激射』現象,台北市大屯山南方一帶、桃園、樹林、板橋、土城、中永和包括桃園、苗栗一帶及新店山區多為短暫急性暴雨,甚至出現龍捲風。整體而言梅雨鋒面受到斷層縮窄影響,北部不容易出現長時間大雨。

2.台灣中部及南部受到自北方移轉來的壓力推擠,自6月份起梅雨雨量將升級,面積擴大、時間延長,需特別注意大雨造成的農損。

***************************************

回到主題,中秋節的天氣。

受到磁極崩潰(太陽磁極反轉,誘發地球的磁極亂竄現象,請參閱我2013.12的陸續評論。)的影響,目前東亞的天氣主體動力在中國大陸,形成了一個大高壓系統(相對於地球另一邊正是『北美五大湖』區)。

上述這個中國大高壓的前沿在抵達日本上空時,很容易引發較大地震,太平洋受到這個高壓影響,雖然波濤洶湧,卻不易形成真正的颱風。

這一波的磁極崩潰,正好在東亞形成一個『暫時穩態』,所以中秋節台灣將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好好規劃3天假期吧!

 

20140904-1.jpg

分隔線.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明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