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一直很不同意氣象局『體感溫度』這種預測法,因為這種東西變數太多,在我看來並不科學。
.
雖然中央氣象局說外國早已實施多年,但有興趣的網友不妨也查查網路,眾說紛紜,唯一在維基百科查到的比較能量化的定義(https://zh.wikipedia.org/wiki/體感溫度):
.
體感溫度(°C)=溫度(°C)-2√風速(公尺/每秒)。
.
從上面的公式就可以看出來,其實體感溫度根本不適合拿來當氣象預報,很簡單:即使是同一個城市,不同地點吹在身上的風速也不一樣,有人騎車、有人走路、有人躲在牆角、也有人正對風口路衝.........到底要以『誰』的體感為準???
.
就一個正常人而言,不會故意在寒流來襲時,故意站在戶外結冰棒。
所以我認為『體感溫度』應該是以『隔離室外冷風直接吹襲,而且沒有其他保暖設備狀況下,一般衣著的感覺室內溫度』。
.
應網友提問,如果一定要提體感溫度,正常情況應該是比氣象站測得的溫度高一些才合理。
.
大家說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明仁 的頭像
    王明仁

    王明仁說地震

    王明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