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復航使用的ATR-72型雙螺旋槳飛機,自1995年至今,20年來已發生20起飛安事故,其中也包括2014.07.23的澎湖空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05000456-260102)
我自2012年開始關注磁爆現象,在2014.07.23澎湖空難前,接連幾天『剛好』發生多起大規模磁爆,當時我就懷疑澎湖復興空難肇因於東亞超強磁爆,這些資訊都可以在我的臉書上查到,可惜人微言輕。
*********************
有一種說詞,認為這起澎湖空難,肇因於颱風天硬飛。
然而,根據我親自與馬公機場塔台確認:
馬公機場設有一條跑道,兩端均可提供航機起降,因考慮風向緣故跑道為南-北向,南端為02(磁方位018°)跑道,北端為20(磁方位198°)跑道。
02跑道(自南邊進場)設有儀器降落系統(ILS) ,並設有720公尺之進場燈,進場能見度標準為800公尺。20跑道(自北邊進場)則係利用多向導航臺(VOR)及歸航臺(NDB)等設備導航,進場能見度標準為1600公尺。
20跑道端因地形關係空間不足,無法架設720公尺之進場燈,僅能架設420公尺長之簡易型進場燈,經評估即使架設儀器降落系統(ILS),進場能見度標準僅能達1200公尺。
澎湖空難事件中,同一段時間內其他飛機確實安然降落,其導航設備也是經國際民航組織所認可,而且──颱風雖有危險,卻不是絕對條件,這在全世界每天各種天候頻繁起降中,早已得到證明。
節錄空難航機之座艙通話記錄器(Cockpit Voice Recorder,簡稱CVR為兩具飛行記錄器之一)錄音:
19時03分39秒,航機獲得落地許可;地面風向為250°,風速為19浬。
19時05分44秒,飛航組員解除自動駕駛裝置。高度219呎。
19時05分58秒,航機到達誤失進場點(Missed approach point,重飛點),高度176呎。
19時05分58秒,CVR測得正駕駛問「看到跑道了嗎?」
19時05分59秒,飛航組員解除橫向阻尼器(Yaw Damper,功能為自動保持飛機轉彎平衡維持在垂直軸線上),飛機航向由207°轉至188°,開始有向左之坡度,航機姿態增加最大俯角並向左偏離進場航道(及跑道),且高度持續降低中。
19時06分03秒,此時航機高度為162呎,航向197°,左坡度約19°
19時06分07秒,CVR測得副駕駛回答「沒有」,1秒後正駕駛覆誦「沒有」,再1秒後副駕駛再重複「教官沒有」。
19時06分11秒,CVR測得兩名正副機師向塔台要求呼叫要求go around重飛,塔台應允。機師有加大油門動作,高度72呎。
19時06分16秒,副駕駛再向塔台連續呼叫go around go around。
19時06分13秒,CVR記錄到不明聲響,疑似已撞上樹林。
相信曾在高速公路開過車的網友應該對『側風』影響有過體驗,只要稍大的瞬間側風就能感覺得到,並本能的修正開車方向。根據機上對話,航機到達誤失進場點(Missed approach point,重飛點),當機師對話找不到跑道時,正駕駛問「看到跑道了嗎?」,顯示正駕駛由機上儀表『認知』飛行角度正確,並未受颱風強襲影響,卻納悶『為什麼看不到跑道?』,所以要求副駕駛幫忙確認是否看到跑道。
由此可知:機師在墜機前由儀表認為飛行方向『無誤』,而這個『儀表無誤』卻已經不是正確的方向了。
很簡單一個問題:如果澎湖空難是因為當時的瞬間風切造成,那麼這種進場錯誤應該僅是『同方向之橫向(上下左右)位移,造成風切失速』,為什麼是這是肇事主因──『進場角度偏移』?
最可能的解釋就是:『機上導航失靈』,造成雖然接收正確VOR,但機上導航本身迷失。飛機設計瑕疵,導致在瞬間磁爆中引發機上精密導航儀器(尤其陀螺儀!)失靈,造成『機器目標』與『人工目標』不一致,引發『與駕駛搶控制權』或『因誤導而空間迷航』所佔可能性極高!
*********************
每當飛機失事,大家都想『找出』原因,但希望不是由調查單位『寫出』原因。
換個方向思考吧!
ATR-72型雙螺旋槳飛機所用的導航設備,是否同樣用於其他失事比率高的飛機中?
歷來許多原因不明的飛安事故,是不是該朝機器『設計瑕疵』(尤其導航設備,是否出於同一生產來源?),好好做一次大規模調查研究?
留言列表